高电荷云母和蒙脱石结构电荷对铜离子吸附和解吸的影响机制
在土壤修复过程中,原位金属稳定修饰剂不仅要求能够强烈吸附金属,而且必须能抵抗金属解吸。像蒙脱石这样高电荷和大比表面积结构的天然黏土去吸附金属铜,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产生相互作用: ①离子交换吸附:水合Cu2 + ( Cu ( H2O ) 6 2 + )通过静电引力作用与粘土结合;②学吸附:涉及Cu与硅醇( Si-OH )和/或铝醇( Al-OH )官能团之间直接内球配位(即形成离子-共价键);③团簇(即多核Cu-Cu配合物):可能是由于少数Cu原子在矿物边缘或基面内键合在一起;④沉淀:可能是由于边缘更广泛的异质形核而形成的。这种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金属在土壤和水中的扩散,或许能够使被吸附的金属稳定的保留在原吸附位点上,从而达到极好的环境治理效果。
近日,美国Multnomah University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《Applied Clay Science》上,一篇名为“Structural charge location dictates speciation and lability of copper in swelling layer silicates”的文章中,研究了铜离子在高电荷云母和蒙脱石的吸脱附程度,并使用电子顺磁共振光谱(EPR)对于铜离子吸附形态进行了鉴定,探究了矿物结构电荷对最初的吸附形态与铜离子保留机制的影响。在酸性( pH = 5)和低离子强度( I = 1 mM)条件下,高电荷云母和蒙脱石对具有高吸附能力容量,在使用1 mM KNO3的多次解吸步骤中具有高抗Cu解吸能力。并且云母在使用离子强度更高的0.1 M KNO3仍然表现强抵抗作用。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往往呈酸性。为防止在给定离子强度和Cu浓度的情况下,在溶液中生成Cu沉淀以及模拟典型的受金属污染场地的酸性条件,研究中所有实验均在pH=5的条件下进行。并以1 mM KNO3为背景电解质,采用10 g / L云母悬浮液去吸附Cu浓度为5、15、500 mg/L 的处理液,研究云母对铜的吸附。相同条件下,使用蒙脱石吸附Cu浓度为15mg/L溶液中的Cu。之后利用1 mM KNO3对Cu-粘土解吸10次,再利用用0.1 M KNO3 解吸5次。用云母吸附铜浓度分别为 5、15和50mg / L的溶液,云母上的铜浓度分别达到了498、1498、4943 mg/kg(500/1500/5000 Cu-云母),吸附百分比为 99.6 %、99.9 %和98.9 %,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略微减小;用蒙脱石处理15 mg / L的铜溶液(1500 Cu- 蒙脱石),每千克蒙脱石上吸附有1497mg铜,吸附百分比为99.8%,两者对铜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。用电子顺磁共振光谱表征铜-粘土之间结合形态时,观察到1500 Cu-蒙脱石中,由于夹层中通过弱的外层静电作用与矿物结合的水合铜离子作用,导致在2500 ~ 4000高斯范围内,具有单一有效g值( geff =2.09),产生了宽广的各向同性信号;而1500/5000 Cu-云母中,由于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产生了不同的g值(gⅡ和g 值),以及以~ 2950高斯为中心的宽信号。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蒙脱石晶体边缘同样包含有硅醇-铝醇官能团,但是由于结构电荷较低以及主要为八面体电荷,层间溶胀,导致Cu更容易进入夹层中,而化学吸附少,EPR无法检测出该信号。随后的解吸实验,蒙脱石和云母前10次解吸操作都呈现出较高的抗解吸能力,但利用更高离子强度溶液中进行解吸,云母比蒙脱石更大程度上抵抗了Cu的脱附。并且云母中铜的脱附,各向异性的Cu EPR信号仍然存在,随着脱附步骤的进行,Cu被去除,光谱的形状发生了变化,使得表观gII和g⊥都向较低的g值偏移,Cu-矿物之间共价键增强,说明化学吸附能更有效地吸附Cu,脱附15次之后大多没有静电作用的Cu离子信号;而在1500 Cu-蒙脱石中,随着脱附步骤的增加,蒙脱石中水合铜离子的各向同向信号完全消失。Cu被K交换过程中,蒙脱石层间距不会降低,而云母由于高电荷结构导致层间坍塌,造成离子交换反应减弱,以及更高比例的化学吸附铜。
与蒙脱石相比,研究中使用的云母对于Cu产生了更强的配位作用,在酸性条件下,云母对Cu的固定更具潜力。该云母的高电荷及其抗性Cu脱附特征,使其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原位金属稳定剂。
(AMSC JY HE 编报)
相关资讯:
第六届(世界)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
‘Mineralogy 2022’ will be a worldwide celebration of mineralogy to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in our everyday lives.
相关资讯:
第六届(世界)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
本届 青阳论坛 已经列入 国际 “矿物2022”活动之一,“矿物2022”是联合国(教科文组织)“国际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年(IYBSSD2022)”批准的系列活动之一。
‘Mineralogy 2022’ will be a worldwide celebration of mineralogy to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in our everyday lives.
Approved by UNESCO, it is part of the ‘International Year of Basic Sci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’ (IYBSSD2022).
重要:摘要 投稿 2022年9月30日 22:00 截止 (也可以不投摘要,直接联系 各分会召集人 安排报告;2022年9月30日 前)。
点击进入 会议报名注册和服务系统 扫码或识码进入 会议报名注册和服务系统

第六届(世界)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
(暨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 2022年会)
主题:非金属矿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技初心和使命
The 6th World Forum on Industrial Minerals (WFIM-6)
The 6th World Forum on Industrial Minerals (WFIM-6)
Theme: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Non-metallic Mineral Industry of High-quality
(第一轮预通知)
安徽省 池州市 青阳县
Qing Yang (Jiu Hua Shan), Chi Zhou City, China
日期:2022年11月5日(星期六)至 8日(星期二)
November 5-8, 2022
会议语言: 中/英语
——The motivation comes from the specif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rgets we QYIM have, like to transform our current linear chemical economy into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.